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劉備為什麼讓魏延守漢中,而不是張飛

以往人們研究“魏延守漢”,都只關心魏延的“重門之計”,卻很少有人探討“劉備為什麼讓魏延守漢中?”,以及“魏延為什麼能替代張飛守漢中?”本文就嘗試著分析一下這個問題。


《三國志•魏延傳》記載,建安二十四年(西元219年),劉備佔領漢中,自立為漢中王,定都成都。在決定重地漢中的守將時,眾人都以為劉備必選張飛,張飛也自以為非己莫屬,但劉備最終選了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、漢中太守,全軍都大為驚詫(衆論以為必在張飛,飛亦以心自許。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,領漢中太守,一軍盡驚)。

從這個記載來看,劉備讓魏延守漢中是相當出人意外的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備做出這個決定的?要解釋這個問題,要從魏延的優勢和張飛的劣勢說起。

魏延的優勢

第一,魏延與劉備關係親密。

張飛
有人看到這個,一定會問“張飛與劉備關係不是更親密麼?他兩人親若兄弟,魏延只是剛追隨劉備不久的後來者,怎麼可能與張飛相比?”

這話說的不錯,但正所謂“此一時彼一時”, 張飛與劉備年輕時確實親若兄弟,但劉備自封“漢中王”時,張飛已經自己帶兵多年,隱然是一方諸侯。此時兩人的關係是否還是“親若兄弟”就很難說。

而且,即便劉備張飛兩人依然親密無間,魏延與劉備的關係也並不遜色。魏延是劉備的部曲,相當於劉備私兵私將,這種“亦君臣、亦主僕”的關係,讓劉備更加信任魏延。(其實,關羽、張飛早年也是劉備的部曲,只不過當時大家都起於貧賤,他們的關係中除了“亦君臣、亦主僕”,還加上了貧賤之交的友誼)

第二,魏延更聽話。

這個理由是上面第一個理由的延伸。魏延是劉備的部曲,是劉備的私將,自然會更聽話。再加上,當時魏延的資歷、聲望、功勞在劉備軍中都尚淺,不可能、也不敢不聽話。

第三,魏延讓劉備放心。

《三國志》說魏延善於養兵但和同僚關係緊張,這種性格十分適合做將領,但不適合做諸侯。所以劉備可以放心地讓魏延掌握漢中的軍政大權。此外,從魏延善於養兵來看(養兵既包括給士兵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,也包括日常訓練等),魏延應該是一個注重細節、做事縝密的人,這比容易誤事的張飛強很多。

第四,魏延能力突出。

魏延跟著劉備參加了整個攻川作戰,他的能力劉備應該是看在眼裡的。而且,從魏延後來提出的守漢中的“重門之計”和攻魏的“子午穀奇謀”,都可以看出魏延確實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。

張飛的劣勢

張飛與魏延相比有如下幾個劣勢:

第一,張飛的資格太老。

張飛跟隨劉備多年,劉備自封“漢中王”時,張飛已經自己帶兵多年,隱然是一方諸侯。這時再把漢中的軍政大權交給張飛,等於又培養出一個“荊州關羽”。而關羽在獨鎮荊州後的表現,讓劉備不得不在決定守漢中人選上有所顧忌。

第二,張飛的性格缺陷。

張飛跟隨劉備多年,劉備深知張飛的性格缺陷,常警告他,不要刑罰太重、不要鞭打士卒、不要把受過鞭打的士卒留在身邊,但張飛不聽,最終竟死在這上面。這說明,張飛的性格中,確實存在殘暴、草率、粗疏、不聽勸告等缺點。因此,劉備不會放心地把漢中交給他。

第三,張飛有歷史污點。

196年(建安元年),佔據徐州的劉備與袁術交戰,把張飛留下守自己的老窩下邳,可沒想到,劉備與袁術在盱眙、淮陰相持期間。張飛在下邳與陶謙舊將曹豹不和,發生內亂,不僅導致徐州丟失,還讓劉備老婆落入呂布之手。如此嚴重的歷史污點必然會影響的劉備的用人決定。

通過上述比較可知,劉備在守漢中的人選上最終選擇魏延,雖然有些出人意料,但卻是理性的選擇。

1 則留言:

  1. 張飛暴而無恩,鞭撻健兒,乃取禍之道也...
    劉備之言 無視於心!
    嗚呼 興復漢室 何其任重且道遠..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