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

子午穀奇謀——奇襲長安可成功

魏延的“子午穀奇謀”有兩個版本,即《魏略》版和《三國志》版。由於《魏略》的記載得很詳細,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,很多人都認為《魏略》版是真的,並且認為魏延出“子午谷奇襲長安”的計畫可以成功。


《魏略》版的“子午穀奇謀”的內容如下:

“夏侯楙為安西將軍,鎮長安。亮于南鄭與群下計議,延曰:‘聞夏侯楙少,主婿也,怯而無謀。今假延精兵五千,負糧五千,直從褒中出,循秦嶺而東,當子午而北,不過十日可到長安。楙聞延奄至,必乘船逃走。長安中惟有禦史、京兆太守耳,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。比東方相合聚,尚二十許日,而公從斜穀來,必足以達。如此,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。’亮以為此縣危,不如安從坦道,可以平取隴右,十全必克而無虞,故不用延計。”

譯文:

魏派夏侯楙(夏侯惇之子)鎮守長安,諸葛亮企圖發兵征魏。當時魏延曾獻計:“聽說夏侯楙是個紈絝子弟,靠曹操女婿的身份才得到重用(夏侯楙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為妻),他其實懦弱無能,如果丞相能撥給我精兵五千,我可立刻從褒中繞秦嶺東進,然後再從子午穀北行,不
古棧道
用十天,就可攻取長安,夏侯楙見我來攻,定會棄城乘船而逃,長安城中就只剩下文官,(我軍可以輕易奪取長安),當地百姓的糧食足夠我軍食用,這時即使魏國派駐守東方的軍隊前來救援,他們也必須行軍二十天才能到達。如果丞相從斜谷出兵,更可一舉收取咸陽以西之地。”但當時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危險,沒有採納。

認為該計畫可以成功的理由主要有八點:

第一,曹魏對長安重視不足。

長安、京兆地區不是曹魏的發家之地,離許都、鄴城等曹魏核心地區也較遠,所以曹魏一直沒有下大力氣經營。當年曹操在中原逐鹿時,長安地區幾乎就靠鐘繇一人辛苦周旋。曹魏在統一北方之後,特別是長安地區曆了馬超等西涼軍閥叛亂之後,長安的防守有所加強,但依舊不是戰略重點,否則曹魏就不會把夏侯楙這個紈絝子弟派到長安當將軍了。

第二,曹魏對蜀漢重視不足。

西元221年蜀漢在夷陵大敗,軍中精銳喪失殆盡,不久劉備又死。在此之後,曹魏政權就開始不把蜀漢當回事,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東部孫權身上。所以,曹魏在聽說諸葛亮北伐之時朝野震動,根本就沒有想到蜀漢還有北伐能力。

第三,曹魏的主力遠在東方。

在夷陵戰役之後,曹魏就把東吳當作主要對手,雙方的戰爭基本就沒有停過,曹魏大軍主要集中在合肥、荊州一帶,戰線也比很長。長安的部隊不多而且也非主力。據估計,就算把長安和潼關的軍隊加起來,軍總兵力也不會超過3萬,戰鬥力比較強大的軍隊也就在1萬左右,另外2萬多是地方部隊。而當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軍隊為9萬左右,在兵力上優勢很大。

第四,長安地區破壞嚴重。

長安曾經是漢帝國最富庶的地區,但在漢末該地區遭受了一系列殘酷打擊,特別是董卓之亂後,“長安城中盡空,並皆四散,二三年間關中無複行人”。此後,長安雖有所恢復,但隨即又是馬超反叛等冰火之災。長安的殘破勢必會削弱魏軍的防守能力。(當然,也會削弱蜀軍就地尋求補給的能力)
關中的重要關隘

第五,關中地形易守難攻。

關中是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,它南有秦嶺,北有黃土高原,西有隴西高地,東面則有黃河、中條山、崤山,只有能守住這些山河險阻上的關隘,就能保住關中的安全。特別是東部的潼關,它夾在中條山和崤山之間,中間又有黃河穿過,是個極難攻陷的關口。當年的秦國,只要一退回函谷關(即潼關)自守,山東六國就拿它毫無辦法,還有三國時的馬超也曾靠著潼關長期與曹操對峙。因此,如果魏延能奇襲成功,拿下長安,再將潼關封閉,那麼他完全有機會堅守到諸葛亮的蜀軍主力趕來救援。


第六,魏延熟悉地形且能征慣戰。

魏延駐守漢中十多年,對於關中地形相當熟悉,對於子午谷魏延自然也有過精心的探測,因而從子午穀出動奇兵,應該有相當的把握。此外,魏延有勇有謀、能征慣戰,有足夠的能力領導這次突襲。

第七,駐守長安的夏侯楙確實是個草包。

魏延駐守漢中多年,對於駐守長安的夏侯楙應該比較清楚。他分析夏侯楙年輕、怯而無謀,都是對的。夏侯楙在曹魏寂寂無名,唯一被記入史書的事,還是說他關中領兵時養了很多伎妾,引來其妻室清河長公主的不滿,因而夥同他的弟弟,一同誹謗他。如此一個紈絝子弟在遇到魏延的突襲時,完全有可能驚慌失措,棄城逃走。

第八,有奇襲成功的先例。

歷史上,靠奇襲以弱勝強、以寡擊眾的例子有很多。例如,秦末有韓信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,三國時有鄧艾偷渡陰平、唐朝有李愬雪夜下蔡州等等。在這些戰例中,被奇襲的一方,哪怕將領是身經百戰的宿將(如韓信的對手章邯,李愬的吳元濟),在遇到奇襲時也難免驚慌失措、應對失據,更何況是夏侯楙這個草包。

從上述分析可見,魏延對“子午穀奇謀”的分析是很有見地的,即奇襲長安可以達到出其不意、攻敵薄弱、利用對方將領無能,迅速取得勝利,並利用地形堅守待援的效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